问:

是方法,是技巧,更是提升思维认知的必备。 如何将理论融于实践,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?《毛选》说,我不但要给你指明方向,让你知道要过河,更要教你方法和技巧,让你知道如何过河;两者兼具,那你离成事就不远了。 图片

01 “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。” 如果一件事情你不了解或者凭经验主义,就妄自发表观点和看法,那你多半是要闹笑话的。 调查研究之所以重要,关键就在于它是了解事物、评判事物的前提和基础。很多事情,你实地去看了,实际去操作了,那你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见解,即便观点和想法不是那么深刻,至少不会出现常识性错误贻笑大方。 在工作和生活中,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,不要那么着急做出判定或处理,你先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原委搞清楚了,思考其内在逻辑,甚至还有必要“让子弹飞一会儿”,等形势变化或者掌握更多的情况。 所以,当你不了解的时候,不要去评判;当你不知道原委和曲折的时候,不要去臆断。

02 “成功做事,需要兼顾计划性、原则性和灵活性。” 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,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。任何一件事情,充分准备都是成功的前提。 现在很多的机关单位,在处置突发情况上,都有所谓的应急预案。什么叫应急预案?就是预想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,并针对突发情况,做好应对和防范的措施。从基本逻辑上来说,这样做是靠谱的,提前准备为现实应急提供了参考和遵循。

但是,执行计划却不能一成不变。就拿“落实领导的指示要求”来说,坚决贯彻落实那是必要的态度,但在遇到情况的时候,一线的你还是要随机应变。因为你不是对领导的指示要求负责,你是要对领导的总体意图负责。 这就给我们谋事提供了尊许(方法论),事前做好计划,事中灵活把握,如此事已成大半。

03 “制定方针策略时,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。” 脱离实际的东西,脱离事物发展变化客观规律的东西,你觉得它能成吗,大概率成不了。 最近在看冯军旗的《中县干部》,在“政绩”这一章节,凸显了实事求是的重要。90年代的时候,一些领导不顾实际,兴办企业,逼民致富,结果就是越积极损失越大;究其根源,就是没有实事求是,政府的职责在于服务,引民致富,而不是逼民致富。 举个职场关系的例子。我们在和领导相处的时候,要不要实事求是,答案当然是要。我们要正确面对并接受领导的思维习惯和行事特点,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领导,而不是吐槽抱怨,苛求领导要如何改变。 实事求是,是谋事处事的重要原则,就是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,认清、融入、利用现实。

04 “要重视并勇于实践,用行动来验证和调整自己的认知。” 读书是学习,实践是更为重要的学习。很多想法、观点和理论行不行,你只有试了才知道。

就目前的职场形势而言,在你能力素质不差的情况下,你要想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,那你在干好工作的同时,一定要加强与领导的联系。如何联系?比如,逢年过节的时候,去看望拜访领导,领导有需要的时候,及时为领导奔波跑腿。 可能有的人觉得送礼是拍马屁,如果人人都热衷于人情世故那一套,岂不是要乱套了。但是,当你学会并善于和领导处关系的时候,你会发现,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,处关系也是一种能力,而且是一种能让辛苦更具效果的能力。 我一直劝告大家,但凡是利于领导、符合人性的事情,你大胆去做就好,因为一定能成。

05 “要积极创造有利环境,以积累小胜来推动事物的质变。” 任何事物发生变化都不是一瞬间的,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,就像你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。 多年前,我就参悟了一个人生观点——当你把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都当成是磨练,那你就会拥有一颗平和、淡然甚至超然的心态,而你的人生成长也将快马加鞭。因为好事不一定真好,坏事也不一定真坏,关键看你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。 积极创造有利环境,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心态,不管遇到什么事情,不管面对什么情况,主动作为,力所能及地把该做的做好,哪怕只有一小点成绩。因为外界的客观因素你无法选择,但内在的情绪状态,你却可以完全掌控。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,都是呈螺旋式向上发展的,即便很努力,那也不能着急。

06 “有两个以上的矛盾,要全力找出主要矛盾,捉住主要矛盾。”

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,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,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。 比如,在体制内工作,主要矛盾是什么?主要矛盾是你要和领导搞好关系。因为你跟领导的关系融洽,那一切都会顺风顺水;而你若是跟领导的关系紧张,那不管做什么、怎么做都非常难受。也就是说,你跟领导的关系,决定了你的工作状态。 再比如,在干工作这个具体问题上,主要矛盾是什么?主要矛盾是你要把领导关心重视的、反复强调的工作做好。因为这些工作做好了,你就是领导眼中的好同志;倘若你不重视这些,去搞其他事情了,那你干得再多,也不见得领导会肯定你。 什么是主要矛盾?主要矛盾,就是那些你做好了可以带动其他更好的事情。

07 “要用动态、发展和全面的眼光来观察问题。” 好和不好,其实只是你的个人看法和观点,你的看法和观点若是变了,好和不好就变了。 用动态、发展和全面的眼光来看问题,有两层意思:其一,事物的状态会发生变化,现在的坏事,也许随着时间推移就会变成好事;其二,要用更加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,逆境磨练的是你的抗压能力,顺境同样考验你的持重能力。 这两年,我遇到过很多类似的事情。事情刚发生的时候,确实很不好,不是我想要的;但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之前的坏事竟然变成了好事,最终我还因为此事受益。后来,回想之前的消极和内耗,则觉得完全没必要,真的事庸人自扰。 人生都是经历,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修炼,而且唯有经历才能历练你的能力和心态。

你是一个顶级编辑,也是一个对内容极其刁钻的读者。请你对这篇文章做一个评价,好的,不好的,要求洞见深刻,一针见血。

答:

这篇文章试图通过七个原则性观点,将理论融入实践,以指导工作和生活中的思维和行为。这些观点基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、毛泽东思想以及一些管理学、心理学常识,结合了现实职场与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论述。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深度评价:

优点分析

  1. 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:文章中引用了毛泽东的思想,如“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”,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剖析,如引用《中县干部》的情节,论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。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抽象的概念,并在日常工作中找到对应的行为指导。
  2. 逻辑清晰,层次分明:文章采用了分段论述的结构,每一个观点都独立成段,并且每段开篇都有一个精炼的概括语句,接着用案例或理论支撑,最后给予总结性的话语。这样的结构既便于阅读,也便于理解和记忆。
  3. 语言通俗易懂:文中用词平实且接地气,避免了过于学术或晦涩的语言表达,适合一般读者阅读,容易引发共鸣。同时,运用了大量的职场和生活案例,使得理论更具说服力和实操性。
  4. 注重实践与反思:文中强调“行动来验证和调整自己的认知”,鼓励读者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。这一观点呼应了当前社会重视实干、强调效果的风潮,能引起读者深思和自我反省。